去年的这个时候,一柄粗布小花伞突兀地摆在了我面前,眼睛一亮,莫不是来自江南的雨巷?
No,no,no。看云说,这是出自淄博的周村大街。那里有陈六子的大染坊,那里有乔治庸的票号,那里是鲁商文化的发迹地,那里是昔日赫赫有名的周村旱码头……。这一连串的那里,让我对淄博,对周村,对大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去亲近它,走近它厚重的历史。
我知道,我的粗浅,我的微渺,只能走在古老大街的边缘,浮走它的沧桑,用黑白的色彩来掠过它的光魅。
山东的淄博,我既熟悉也陌生。而淄博的周村,对我来说恍若是另一个世纪。
就这样,我跟着看云,一直向西,第一站直指周村大街。
在此之前,看云不止两三次地向我游说大街的古朴、幽深、静谧和厚重。她说,“大街”像一部历史长卷。她说,走进大街令人悠然而发思古之幽情, 深深迷恋于这里的古色古香。她又说,打着一把蓝布碎花伞,穿一双纳底绣花鞋,走在大街的小巷里,踩着脚下幽长的石板路,仿若是走进了一条历史的甬道。
赶在下午四时左右,我们来到了周村大街。原本不收门票的大街,如今设置了一道门槛。
昔日“旱码头”商贾云集,繁荣昌盛的影子,在夕阳的碎影里已见它斑驳的旧貌。不期换新颜,再现“今日无税”的辉煌,但望它承载着周村商埠发展的历史,诠释着鲁商在这座百年商埠创造的商界奇迹,用这些沧桑和斑驳,坚强地记录和见证着厚重的鲁商文化。
只可惜,“大染坊家纺”的门前停放着现代的摩托车、自行车。天下第一饼的“烧饼坊”的旗幡泛着古韵,旁边却飘着鲜红的五星红旗。绣花鞋摊顶着可口可乐的太阳伞。看着粗布坊里叫卖着新潮时装,那我就坐在街边一把现代大茶壶的雕塑边歇歇脚,喝杯茶吧。陆羽他老人家还在不远处静静地坐望呢。
对面“百年商埠”的一个大铜牌,高高悬挂摇摇荡荡,它可是这百年历史的见证,风雨飘摇不变的凝望?
但是,我还是欣慰地看到了“周村烧饼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的周村的民俗文化,仿若再现了百年前这里商业繁荣,民生朴实,安居乐业。“周村烧饼”这个中华老字号受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瑞蚨祥”的金字招牌,依然熠熠生辉。“紫白红黄皆悦目,麻棉毛葛总因时”的繁体字对联,厚实、安静。慈禧太后的寿袍、袁世凯的“皇服”、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都是出自于瑞蚨祥的布店。
从“大清邮局”的蓝布招牌、“三益堂”里飘出的中药味儿、陈六子的“大染坊”飘荡的五彩织布和晋商乔治庸“大德通票号”的高墙黑瓦里,我找到了些许远古的气息。
在“唯吾知足”铜孔前我驻足,可我就是投不进一枚钱币到中间的“口”字里。在“状元府”的一蓬残荷前,我呆立了很久。莫不是这枯干的莲蓬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是留恋这里昔日的翰墨飘香还是低诉这里状元书生们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莹莹柔情?也只有墙角的这一枝荷包,独自盈润着饱满着,不妨也想象为“状元及第”时的一位秀才,满腹诗书或是大户人家的一位小姐,多情娇艳地陪伴秀才郎,从前尘到今世。
斜阳下的大街,有些凌乱,商铺门口摆放的各式纪念品琳琅缤纷,摩托车、自行车停放无序。心想,一条这么古老的大街,为何要多出这些东西出来呢,似贴在大街脸上的亮片,虽色泽鲜亮,但看着却是这样的另异。
我只能这样与“今日无税”碑默默对望。“今日无税”尚在,繁华亦左。而,作为景点里这些街市门面,是否还延续旧日的无税经营呢,我没问。大街还在,但大街上的商贾已遍布周村乃至走出淄博兴业发展,但“今日无税”碑却没有被他们带走。因为“今日有税”,纳税光荣嘛。
也许,我应该在大街尚在睡梦中的时候再来。“嗒嗒”的脚步声,敲打着青石板,在一个带露的清晨,来叫醒沉睡的古朴。那个时候,我会在粗花布开门迎客的第一个时间里走进,无须导游的尾随,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挑选、砍价。撑一把花布伞,戴一定粗布帽,脚蹬一双千层底的梅花图案的绣花鞋,走回百年前的大街,蹬上绣楼,抛一颗五彩的绣球。
在街角处,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夕阳,是隐在云端里的一轮红日,转瞬即逝。是啊,它也无法穿越厚重的时光。何况我呢,我的思绪呢,也凌乱。
夕阳已红彤彤地染了半边天。从大街的北端我也走到了它的南端。大街高高的门楼,雕梁画栋,在夕阳下更加气派。
挥一挥手,我只带走了一把敲背用的小木槌。
写于:2008年8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