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己也包括很多人都是被《似水年华》里有关乌镇的那段爱情故事所吸引,而认识了乌镇。我只简单的这样想,乌镇才是江南的代表,是一位穿着青花小袄,打着油纸伞走在青石板街巷里的婉约女子,娇羞如一朵水莲花。至于那水光潋滟和桨声灯影里所发生的爱情故事,那只是晃荡着蔷薇色历史的秦淮河的固有滋味儿了。
经过再三筛选,对于江南水乡,我们还是选择了乌镇一程。有人这样形容乌镇:“她座落在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安静,温润。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如晨光中一枝摇曳的蔷薇……”
去乌镇的早晨,天已开始晴好。是啊,善解人意的乌镇。怕我们掉进江南的烟愁里走不出来,她不愿把沧桑背后的忧伤再次给我们。古老的乌镇,它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只是,这些故事在日月变迁里已经融化在水乡的温柔里。留给我们的是它的安静、温润。
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江南油菜花满地开放的季节。我第一次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在阳光下灿烂地招摇。一路过来,像展开的巨大的鹅黄色的绒地毯,蜿蜒而去,一直铺到遥远遥远的天边。我惊讶,那是一种撩人心弦的惊讶。欣喜得就像见到心中的大海一样目瞪口呆。一个劲儿的说,太美了,太美了。去乌镇的路上,要求小徐如果可以的话,就找个临近油菜花的地方停车。我急于走进那一片花海,真真的走进,只是纯纯亮亮的那一片黄色。
真的走近了,象一场梦。身在江南,身在春天,身在这田野绵软的手掌心,谁都会被油菜花点亮眼睛,释放心情,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呼唤。两个女人,只是一片油菜花的呼唤,就能把我们的柔情完全融化。
我们选择先去乌镇的西栅是对的。那还算比较早的上午,游人不多。尤其是深深的街巷里,幽静异常。两边的老屋闭门深锁,锈迹斑斑。斑驳的墙皮,阴暗处衍生的苔藓泛着幽幽的绿。杂草偶尔从石板缝里伸出,或在一座瓦砾不全的屋顶延伸,在小巷的上空探头探脑。零零散散的脚步声叮叮咚咚地响着,回响在耳畔,听起来是那样的空旷幽远。如果让我一个人走在小巷,尤其是在灯影迷离的夜色里行走,我会有一种走进无人居住的深宅大院的感觉。心里慌慌的。“三寸金莲”馆,找来找去冥冥之中还是与之擦肩。
还是沿岸行走的感觉比较敞亮。
坐在水乡的乌篷船里,悠然地欣赏着水乡两岸的风情,如烟如画,古风犹存。漂在水上的老屋,似乎也跟着小船一起摇摇摆摆。一块腊肉,一串风铃都能和谐完美地挂在窗口。坐在拱桥上再看蜿蜒的河水,和河道上横亘的座座小桥,各不相同。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岸上看桥上,已是游人熙攘。
从西栅再到东栅,呈现在眼前的已是一个热闹非凡的乌镇。随之人流我只看到人头攒动,和头顶那高高的屋檐上一只惊恐的小鸟。我想,此时我是打扰了乌镇的安静。那一队队的旅行团,让导游的扩音喇叭搞得人声鼎沸。心也跟着烦躁不安。我不是来看乌镇的热闹和随处摆摊叫卖的繁华。它的古朴沧桑里,被那些现代招牌和流行时尚给搞得不伦不类。
来东栅看乌镇完全是一种错误。庆幸,我从西栅过来。只是,一个乌镇收了两个乌镇的门票。很同情那些随旅游团来的游客,只能这样看看象集市一样的乌镇。
回想一下儿当初去乌镇的初衷。想要的那种感觉很像我跟她前两天的一段对话,有关我去古村的。她说,“有一种感觉,去一个很古很古的地方探幽,最好是朗朗的盛夏。在那大太阳底下火辣辣眩晕着,那感觉才真实可靠。”我说,“是啊,盛夏里掩盖不了的沧桑,那才叫味道。那么大的村子,居然看不到几个人在街上。好像一座空城。”许是我们的情结在这里,都喜欢古村,所以喜欢乌镇。喜欢暴露在阳光下的真实,喜欢那真实里的斑驳点点,和那斑驳里的记忆。
而实际上,乌镇给我的感觉很浅很浅。也许是时间不对,也许是心情不够沉静。乌镇就这样浮躁而喧嚣地留在了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