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一年了,自己像个隐形人一样生活在虚拟的网络和现实之间。生活中离不开网络,网络中又见不到踪影。这也许就是普遍的“我”吧。其实,我挺羡慕之前没有电话电脑的年代,人与人之间是面对面,尺丈之内你长我短地说话交流,甚至都能触闻到对方唾沫星子的味道。或者是一纸书信,鸿雁传情,见字如晤面的亲情和温暖。而如今,上班电脑,下班手机。随时联络,即时交流,那怕睡前一刻醒来一秒,手机都会在眼前晃动,知晓那怕千里之外的讯息。但是,人却懒了,心也浮了。床头案几的书越堆越高,翻看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写字的激情和灵感就更别说了。
前几天跟女友聊起写字,都汗颜沉溺于网络轻阅读的粗浅,微信晒图片的快感。忘了我们最本心的快乐曾经是共同写字,互相品阅。一杯茶的飘渺,一朵花的绽放,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饕餮的相聚,都是我们可以风雅的题目。多么美好的回忆......却让我们放置了许久许久。
翻看博客,看到上一篇的博文还是女儿高考时的记录,寥寥数语,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岁月如风,女儿大一也上了大半个学期。哄骗了她的一篇论文来,回来暖暖屋子,争取让自己也活在时间的深度中,的小人。
活在时间深度中的巨人
——浅谈鲁迅小说《故事新编》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3级
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摘要:鲁迅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以及批判精神,在《呐喊》《彷徨》之后,《故事新编》是一部颠覆性的作品,它借鉴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以讽刺批判的口吻表达出了作者内心对当时那一个黑暗时代的批判与期望。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无一不具有独特的色彩,显示了鲁迅这一近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的卓越的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讽刺 传统文化 借鉴与批判 亲和力 深度
《故事新编》历经十三年,从第一篇《补天》(原先题作<不周山>),是一部具有奇幻色彩与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集,“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鲁迅自认为这是“油滑”的小说,他认为“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在这部小说集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于神话故事的调侃和戏谑,但它又的确活在时间的深度中,表面的调侃和戏谑后实际上隐藏着对于现实的映射和反讽,不可不说是一部伟大卓越之作。
在这里,我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来谈及我对其的阅读体会。
(一)《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
1.以中国传统神话或历史故事为外衣
《故事新编》中九篇文章,全部都是把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做了全新的改编,《补天》即女娲补天的故事,《奔月》即嫦娥奔月的故事,《理水》即大禹治水的故事,《采薇》即伯夷叔齐的故事,《铸剑》即眉间尺复仇的故事,《出关》即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故事,《非攻》即墨子劝停战的故事,《起死》即庄周的故事。
以传统神话或历史故事为外衣,是迫于当时时代的背景和需要,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和重建。至于鲁迅为什么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不仅出于现实的需要,在我看来,还有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复杂感情,即又爱又恨的心理。下一条将详细论述。
2.两面性: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批判
鲁迅生于晚清,同时在鲁迅的求学经历中,他进过海军学堂,也曾于日本留学学习医学,因此他同时受到传统思想文化和近代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这也导致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和两面性。“我不再像先前那样崇拜他了,但我自觉在深层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上,似乎是离他越来越近;我也不再将他视作一个偶像,他分明就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一样在深重的危机中苦苦挣扎”,可以说,鲁迅一生都在这两种思想以及文学与革命中痛苦的挣扎。
(1) 对传统文化的借鉴
对于传统文化的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中国传统神话或历史故事为外衣,上一条已做过说明。
(2)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主要表现在《故事新编》体现了鲁迅对传统儒道墨等传统思想的调侃与讽刺。
如《出关》中,“老子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孔子好像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对于传统中把孔子和老子神化的表现做了否定,用幽默戏谑的语言描写出了孔子和老子呆傻的模样,同时也是对传统人们奉为真理的儒道思想的反叛与批判,反映了人们渴望摆脱儒学理学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的向往。
(二)《故事新编》的艺术手法
1.独特的讽刺艺术
鲁迅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即为十分精妙的反讽,往往不动声色的融于小说之中,借用幽默调侃的语言以及各种典故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提出强有力的批判,不动声色,一针见血。鲁迅的讽刺在我看来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含蓄委婉又不失幽默,不动声色,一针见血
“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补天》中,文章的结尾,本来那些禁军是来讨伐女娲的,但他们发现女娲已经死了的时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是膏腴,他们拣选这些事是很奇俐的。然而他们却突然变了口风,说唯有他们是女娲的嫡派,同时也就改换了大蠡旗上的蝌蚪字,写道‘女娲氏之肠’”。“大蠡旗”“蝌蚪字”“女娲氏之肠”这一连串幽默跳跃的语言,隐晦含蓄,并没有直接说明想要讽刺的对象,但一针见血的讽刺了那些所谓的“墙头草”,沽名钓誉的丑恶嘴脸。
(2) 悲剧性与喜剧性相统一
《铸剑》中既有黑衣人看似荒诞的行为、咿咿呀呀的歌声,以及后来黑衣人和大王的头相互打斗,使人不免忍俊不禁,可是总体上诉说了一个“复仇”的悲剧,眉间尺复仇的失败、黑衣人为了复仇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篇文章发表于军阀混战厮杀那一个血腥黑暗的年代,作者的意图无疑是明显的,黑衣人和大王是两个绝对对立的个体,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与恨。鲁迅借此讽刺了军阀的邪恶和对人民的压迫,也表达了他内心中强烈的怒火和那一股“复仇”的情感。
2.语言中强烈的亲和力
鲁迅的作品一直洋溢着一种亲和力,这种亲和力贯穿始终,在《故事新编》中尤其有特别之处。
如《出关》中,“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的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加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咡”: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的受苦”,这一段话,有强烈的讽刺性,同时,我们也应看尽致。到他其中具有的亲和力,口语化,幽默可爱,把老子及其代表的传统思想中的腐朽的一面刻画的淋漓尽致。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鲁迅的《故事新编》只是他伟大思想和卓越历史成就的一小部分,他同时以及他的作品都是活在时间深度中的巨人,正如此,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历史的车轮轰隆隆驶过,鲁迅的思想也将会一直经受住历史风尘的侵袭,来到我们身边,我们会听到那些振聋发聩的呼喊。
参考文献:《创作就是关注现实——论鲁迅<</B>故事新编>》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人间鲁迅》
《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
《<</B>铸剑>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
《鲁迅及20年代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