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久久成人国产精品-熟女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爱丫爱丫影院在线看免费
网站首页 本站动态 书法 绘画 摄影 散文 随笔 诗歌 网站留言
 您的位置: 网站的首页 >> 散文 >> 浏览信息  
  欢迎访问于月奎书法艺术网
信 息 搜 索
本站搜索:   
热 门 信 息
岠嵎山风光
绘画作品-花卉系列
天真烂漫文学梦
国庆60周年于月奎书法...
2009年的第一场雪
秋草这边独好
书法作品
通会之际 人书俱...
书法作品
家乡的早晨
网 站 调 查
 
 
映日山花自在香
  隐藏左栏
添加时间:2010-4-28   作者: 于月奎   来源: 原创   录入:于月奎

映日山花自在香

 

---回忆在冯德英文学馆工作的日子

 

于月奎

    苦菜花与迎春花盛开的季节,我随同乳山作协的广大文友,一同参观冯德英文学馆。

是偶然巧合,也是有缘。两年前山花烂漫的时节,我与冯德英文学馆筹备小组工作人员一同起程,按照冯德英先生提供的线索,赴苏州杭州征集有关文字资料及影视剧照;今年此时,我作为作协一员,到馆参观。驻足展厅,回望四壁,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精彩画面,那一行行记录历史足音的版面文字,那一份份触摸心灵的实物资料,曾留下过我和各位同事的汗水和记忆,如今依旧散发着亲切的气息。

触景生情,在冯德英文学馆工作的日子历历在目……

 

(一)

在我的少年时代,读过《苦菜花》小画册,也看过电影《苦菜花》,但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作品中母亲、娟子、星梅、王柬之这些活生生的人物早已被记忆尘封。更令人遗憾的是,我竟然不知道作者冯德英是我的同乡。直到家乡为冯德英先生建文学馆之际,我才真正认识了这位家乡的文学前辈。缘于文字,也缘于机遇,我走进了冯德英先生的作品,熟悉了冯德英先生的创作历程,并对这位革命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著名作家肃然起敬。

曾经遥远的,不再遥远;曾经陌生的,近在眼前。

第一次拜见冯德英先生是在2008年的春天。当时我们文学馆工作人员一同前往青岛冯德英的寓所。因为敬重,因为仰慕,心里既兴奋,又忐忑。一路上,我的脑海浮想联翩,想像着冯德英先生的模样。

电梯升到十八层楼,轻轻敲门。眼前的冯德英先生超过我的想像,只见他步履矫健,精神矍铄,稳重慈祥,一派长者风范。

在冯德英先生的寓所,他用那熟悉淳朴的乡音与我们交谈。他的话语不多,却句句深刻;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大家围坐在他的身旁,倾听他对文学馆的建议,对故乡的深情,对父辈往事的回忆。他的思维那么敏捷,思路那么清晰,感情那么真挚。

冯德英先生说,他不满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到部队,对故乡有着浓浓的眷恋,对父母怀着深深的感念。在革命战争年代,家乡各种社会矛盾很复杂,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对苦难乡亲的同情,对各种反动势力的痛恨,以母亲为主线,写出了成名作、长篇小说《苦菜花》。《苦菜花》一出版,即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尽管他当时生活艰苦,写小说都要用废纸的背面,但他还是把得到的第一笔八千块钱的稿费,全部捐给了家乡的军烈属,而当时一千元就可以买一台拖拉机,这是对故乡多深的恩情啊!

谈到家乡建文学馆,他说这是家乡人民对自己的肯定,建文学馆能促进家乡文化事业、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他会尽全力支持,为家乡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所有。这是怎样的赤子情怀啊!

听着冯德英先生的娓娓讲述,我被先生高尚无私的情操深深打动。我默默无语,认真拍摄工作照片,专心记录冯德英先生的谈话内容。这不仅是我职业的本份,也是我发自心底的敬重。此举为我写冯德英的文学创作历程做了铺垫。

冯德英先生不薄待家乡的每一个人,他用他的善良、他的高尚、他的智慧,感动着大家,并与大家一一合影留念,临别前为大家亲笔签名赠书。同行诸人中,我年纪比较小,阅历比较浅,但他也关注到我,问到我的名字。我羞怯地报上自己的名号,他边签边问:“这个名字起的好,是谁给你起了这么好的名字?”我说是我的爷爷。在场的赵钧波馆长向冯德英先生介绍了我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先生听后微微笑着对我说:“人应该有所追求,书画同源,希望你能在诗书画文方面齐头并进,发展自已。”

初次相识,先生竟然给予我真诚的期待。

(二)

筹建冯德英文学馆,我们当务之急是搜集有关冯德英先生的资料。由于“文革”十年浩劫,冯德英先生的作品、手稿等实物资料散失严重,查找极其困难。但我们怀着对先生的崇敬心情和为家乡争光的信念,多次登门请教冯德英先生,了解其作品出版、评论及被改编成各种文艺形式的情况,并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形式查找线索,有针对性地搜集。我们到苏州评弹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话剧院、中国评剧院、中国电影博物馆、山东吕剧院等部门,搜集了一批非常珍贵的照片、图书、录音磁带、光盘等实物资料。

在苏州,我们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苏州评弹团。在光裕公所,我们见到了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苏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金丽生先生。说起《苦菜花》,六十五岁的金先生异常兴奋。他说,那是文革前,当地著名的评弹表演艺术家丘肖鹏把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菜花》改编成评弹,每天连续说两个小时,说下来要15天的时间;陈云是第一个听《苦菜花》的领导人,并给予《苦菜花》很高的评价。

金丽生先生还介绍我们见到了评弹《苦菜花》的著名演员丁雪君女士。丁女士听说我们来征集冯老的资料,不顾79岁的年纪,从大老远赶来,回忆当年情景,她很动情:“六十年代初,我们一起去冯德英先生的家乡乳山观上冯家村体验生活,还去《苦菜花》中的娟子的原型冯德清家走访,那热气腾腾的饭菜,那暖烘烘的热炕头,那串串带着清新泥土气息的话语,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胶东人民淳朴深厚的感情。”

当她回忆起一九六三年她们为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表演时,她激动地从贴身口袋里拿出当年在北京与周恩来、陈云的合影剧照,告诉我们每一个演员的名字,告诉我们周总理、陈云、周扬、郭沫若、叶圣陶等都对《苦菜花》给予高度评价。

在中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我们打听到为冯德英先生当编辑的吴振禄先生,他是长篇小说《苦菜花》的编辑之一。在他的寓所,我们听他讲述了他对冯德英先生的了解。吴振禄先生告诉我们,当时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很多,他们优中选优,把《苦菜花》列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建社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那时候,他与冯德英先生共同探讨,修改作品。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们一直保持着深厚的交往。他还告诉我们,先前冯老给他打电话,说乳山市要建冯德英文学馆,他特别赞同,并建议要建成全国一流的文学馆。

吴振禄先生还回忆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曾组织部分评论家、作家到冯德英的家乡体验生活的情景。他说:“当我们进村时,许多村民奔走相告:‘冯德英回来了!冯德英回来了!’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冯德英在当地群众心中的地位那么高,他和村民的感情是那么深厚。”

吴振禄先生评价说,冯德英的文学作品,充满着对家乡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热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作品中每一处景物描写,每一种情感的流露,都体现了这种深厚的感情。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我见识了从未见过的庞大的图书网络体系。这里是国家总书库,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图书馆之一。就在这座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书库里,收藏着冯德英先生四十余个国内外版本的“三花”小说,无怪乎冯老建议我们来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呢。

在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的图书室里,我们办理了借书证,通过电脑网络,输入我们想要的书目,每次每人只能借三本,然后排着长长的队伍,按号轮流等候自动传送系统。一般在半个多小时以后,会听到自动报号系统报到我们的号码,收藏室“突突突”出来一辆“小火车”,载着我们点击的图书,沿着轨道自动把书送到我们手中。我的心几乎都要跳出来,禁不住赞叹:“这自动化的小家伙真神气!”

说实在的,当时的我,由于身体虚弱,站立半个小时几乎都要晕倒。长时间的等待,我腰酸背痛,几次都要瘫坐地上。但当我拿到“小火车”为我送来馆藏冯德英先生的不同版本的名著的那一刻,我一切的不适都抛到九霄云外了,惊喜、兴奋、自豪,同时伴着阵阵感动与亲切。我抚摸着那些时隔久远的,从各地收藏而来的发黄的书籍,爱不释手,心潮起伏:这里凝聚了冯德英先生和编辑们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我和同行的高玉山主任、尹姬妹妹一起,在这座国家图书馆里排队站立了整整三天,每天只吃五六元钱的包子充饥。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们把想查找的有关冯德英先生的文字图书和电子版图书全部找到,并全部拍摄了数码资料,带回乳山冯德英文学馆永久保存。

    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话剧院、中国评剧院、中国电影博物馆、等部门,我们也都惊喜地读到了冯德英的名字和作品,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相助,听到了鼓舞人心的赞扬,感受到了冯老在全国深远的影响。钦羡敬慕,都源于冯德英先生在读者心中的声望。他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经过近一个月的奔波,我们圆满完成了外地资料搜集工作。回到故乡以后,我们又去青岛冯德英先生的寓所,汇报了征集资料的情况,冯德英先生为我们的这种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精神深深感动,并提供了他自己的数千件实物资料,其中有各个版本的“三花”书籍,有长篇小说《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有剧本《女飞行员》,有《冯德英中短篇小说集》,有刊发他的文章的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以及他的有关光盘、照片、书信、手稿……。我们把这些宝贵的资料带回乳山以后,又加班加点整理分类。同时,我又服从领导安排,负责起草文学馆的布展大纲和脚本以及解说词的撰写,这对不曾有布展经历的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在南下北上为冯德英文学馆征集资料的那些日子里,虽然辛苦疲惫,我的心却是温暖的,那是累并快乐的过程。

(三)

冯德英文学馆的建成,离不开家乡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是山东省文化厅原厅长于占德先生、山东省法工委原副主任于仁伯先生,他们多次从济南返回故乡,与大家一同研究切磋,提出建馆方案。二位老先生对冯老的尊重,对家乡文化事业的支持,令人感动。

在冯德英文学馆,还要提到几位工作人员,他们是赵钧波馆长、赵政洁经理、高玉山主任、许美玉老师,他们不顾年老体弱,带领大家一起外出征集资料,一起研究设计筹建方案,一起整理查阅资料,熬红了双眼,累弯了脊背,带病坚持工作,他们对冯德英先生的敬重,对“三花”精神的颂扬,对工作的热情认真,都深深感染了我,启迪了我,让我受益终生。

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文学馆,我认真阅读了关于冯德英先生的每一篇报道,每一份评论。应冯德英先生的叮嘱,我读完了他的长篇小说“三花”之后,又重点读了他的另外两部长篇小说《染血的土地》和《晴朗的天空》。许多次,我与冯老文章里的人物一起大喜大悲,融为一体。

整天被这些墨迹书稿包围着,我的心墨香四溢。在这里,我甚至忘却了尘世的喧嚣烦恼,看到了昆嵛山的春华秋实,听到了浓浓的乡音俗语。苦菜花开,迎春花香,一朵山菊花摇曳在我的身旁。在家乡文学的原野上,我愿意成为一朵朴素的山花。

在文学馆,高玉山主任还带我们第一次通过电脑,收看了电影《苦菜花》,看了崔永元主持的《一个母亲的成长》电影片断。看着电脑屏幕上那金灿灿的五角星,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听着那振奋人心的革命战争年代的经典歌曲,凄风苦雨,旧景犹在,撼人心魄。

冯德英先生的作品给了我教育和洗礼。经过几个通宵的努力,我系统地完成了两万字的布展大纲和一万字的解说词,圆满通过了冯德英先生的修改审阅。

在文学馆工作的日子,我还有幸听冯德英先生讲述了自己母亲的故事,写了《作家与母亲——著名作家冯德英先生谈他的母亲》。冯德英先生针对这篇文章,给我讲解写作的技巧,亲自给我修改文章里存在的不足,冯德英先生对待文学严肃认真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这篇文章经过冯德英先生的修改后,在《威海日报》、《母爱无疆》刊物、《老人天地》杂志等都刊登了头题和专题。先生看了这篇文章后,深情地说:“当初为纪念我的母亲,我在1954年春节期间写了一篇《我的母亲》四万字的笔记,只是很可惜后来这篇笔记丢失,从此我再没有公开过我母亲的真实经历。”

(四)

00八年八月,经过大家的积极努力,文学馆布展已接近尾声,文字资料已整理完毕,我又和尹妹带着文学馆两名解说员赴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滕州墨子纪念馆,接受了解说培训。至此,我在冯德英文学馆工作的日子被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能够参与冯德英文学馆的筹建工作,是我人生历程中值得庆幸的事。我得以近距离地欣赏他的大量文学影视剧作品,走近冯德英先生的文学世界,亲眼目睹这位文坛大师的风采,可以与他一起重温胶东人民那血与火的战斗场面,感受到战争的无情和母爱的伟大。更值得铭记的是,我领略到冯德英先生高尚的情怀,我听到了情系乡土的伟大灵魂飞翔的声音。

春来不待叶先妆,映日山花自在香。这是我由衷的赞叹。在冯德英文学馆工作的日子令我难忘。冯德英先生和他的作品,正像那一轮不落的红日,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他照亮了每一个值得回忆的日子,也映红了每一片值得期待的时光。

相关评论
More...
网友:遮阳网  Email:qjqhydpntc@gmail.com
评论:好文章,内容义正词严.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遮阳网 http://www.jyjzyw.com/
网友:不锈钢网  Email:zkhhhd@gmail.com
评论:不错的文章,内容十全十美.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不锈钢网 http://www.hbbuxiugangwang.com/
网友:止水带  Email:oujpsbhr@gmail.com
评论:好文章,内容妙趣横生.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止水带 http://www.hengshuizhishuidai.com/
网友:不锈钢网  Email:osadis@gmail.com
评论:好文章,内容排山倒海.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 不锈钢网 http://www.hbbuxiugangwang.com/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高见!(不支持HTML
(网名和评论两栏必须填写,邮件可不填)
网名:
邮件:
评论:
发表:
  
  << 后退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乳山书画艺术网 大地飞歌文学网 乳山信息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版权申明 |  站点地图 |  联系站长 |  更多链接 |  后台管理 |
Copyright @ 2009-2024 于月奎书法艺术网 www.yuyuekui.com.cn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3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