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窗内

  对他们来说,我实在
  并不是一个艺术家,
  我只是一个受他们无
  限宠爱与纵容的人。
  
窄门

    1
  
  为了赚钱多买点画布和颜料,暑假时她接受了一份工作,是到布鲁塞尔市中心一家东方艺品店做店员。
  除了站柜台以外,她还负责布置橱窗,四个大玻璃窗每隔两个礼拜重新布置一次,虽然换来换去大都是一些老东西,不过,她却满喜欢这份工作。
  店里也常有些新货进来,有一次,店主从印尼商人手中买进一批剪影戏的傀儡,她煞费苦心地把整个橱窗布置成一个舞台模样,在她忙上忙下的时候,常会有行人在窗外驻足欣赏,间或也给她提供一点意见。
  “亲爱的,快来看看这些荷兰东西!”走廊上一个老太太在大声地呼唤她的同伴。
  她错愕地抬起头来,这时,两个修饰得很华丽的灰发老妇人已经走到门里来了,一面还用一种醉心的表情来欣赏刚被她固定在红色丝绒上的傀儡,一面还在重复地说:
  “好可爱的荷兰艺术啊!”
  “不,夫人,这是印尼的手工艺品。”她好心地更正两位老太太的错误。
  那个戴着灰帽子的老妇人转过脸来注视着她,帽檐下灰蓝色的眼睛好冷。
  “可是,小姐,我知道得很清楚,这是荷兰的东西。”
  “奇怪,这明明是印尼人做的嘛!”
  “小姐,印尼是荷兰的属地,印尼的艺术品当然等于是荷兰人的。”
  一股热血直冲上她的脸颊,她知道她快要说出些什么来了。虽然她不是印尼人,虽然她平常也并不特别喜爱印尼人,可是,面对着这一双冷傲的灰蓝色的眼睛,面对着涂满了红粉也掩不住的衰老但骄傲的面孔,她只觉得该替印尼人说些什么,可是,那股热流搅得她心乱,她找不出恰当的语句,而话已冲口而出了:
  “夫人,请别再这样说了,荷兰人早就被赶出了印尼,您怎么还在过那种老日子的瘾呢?”
  这次轮到衰老的面孔变得惊愕了,窗外的行人有几个停下来看这幕戏,老太太原来还想说几句的,但是被她严肃的面容噤住了。于是,两个人愤然地走出去,有一个转过身来骂了她一句:
  “没见过这么没有礼貌的店员!”
  到底是谁没有礼貌呢?她耸耸肩,已经冷静下来了,自己这又是何苦,欧洲的老一代人对东方的观念还是一九○○年的古董,她要跟每一位老太太都生一次气的话,那岂不太辛苦了。
  这时,有个胖胖的男士伸头进来说:
  “小姐,我觉得你有理。”
  “谢谢!”她微笑地回答。本来嘛,也不是每个欧洲人都这么想,就像那一位教授一样。
  有一位教授常来这个艺品店。她注意到每次都是在星期三下午,大概是刚上完课,手上还拿着个黑色的公事包,她本来并不知道他的姓名,只是很欣赏这位客人的态度。当别的人或者吱吱喳喳,或者东挑西拣,或者顺手牵羊的时候。这位两鬓稍见华发的中年人只是沉默地浏览着,双手习惯地放在背后。有时候转一两圈就微笑地和她说声再见走了,有时候考虑良久,就会自己拿着选好的东西来柜台付钱。她注意到他选择的物品都很优美高雅,价钱也不会太贵,常常都是她也欣赏的,于是,无形中就对这位顾客产生了好感。
  有一天,他从架子上拿下了一个白色的瓷像,走到她面前来,稍为有点得意又有点靦腆地问她:
  “小姐,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误的话,这是不是屈原的象呢?”
  他把“屈原”这两字的发音咬得很准,因而使她觉得非常欣喜,一连点了好几个头。
  “那您能否告诉我,他到底生在那个年代呢?”
  她马上把她所知道的关于屈原的事迹统统告诉他听了,甚至连包粽子用的是什么叶子也都说了。有些事情是和教授以前知道的一样,但也有些完全不同。那天下午,在那间商店里,一个欧洲的老教授和一个中国少女,对着那尊白色瓷象你来我往地说了很久。说到兴奋的地方两个人都笑了,其他的顾客也感染了他们的欢乐,整个商店洋溢着一种温馨的气氛。客人们有的举起瓷制汤匙来问她上面刻字的涵义,有人要她说出玻璃鼻烟壶里的图画是怎么画上去的。每一个平凡的东西都会触到一种不平凡的技巧或传说,架子上的东西好像不再是标了价的商品,而是他们通往东方文化的无数的门,开一扇便有一扇的风光。
  临走时,教授向她道谢,并且说:
  “能够正确地了解另外一个民族,该是件美好的事。”
  
    2
  
  然而,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正确地去了解另外一个民族呢?
  在布鲁塞尔读书的时候,住在女生宿室里,常常会有白种的女孩过来向她说:
  “我比较喜欢你们中国人,你们文化比较悠久,不像那些黑人什么都役有。”
  有些“华人”对这些“宠示”简直感激极了,可是年轻的一代已从其中体会到另外一种不同的轻视,啊!中华!你何日可强?何日能让我们不再被人选择,中华!我们深爱的中华!
  有时候,兴致好时,她也会反问她们一句:
  “告诉我听,你对中国的文化有些什么了解?”
  “有啊!你们的瓷器、丝料子,还有你们的烹饪术。啊!我最喜欢吃“酸甜排骨”了!告诉我,你们那种红色的汤汁是怎么调的?”
  于是,中国文化就掉到糖醋排骨的汤汁里面去了,而那些厨师也一个接一个的出来宣扬文化,搞得中国人要去西德玩几天还要先交几百马克的保证金,因为德国人怕我们一入境就掌杓,他们实在已赶不胜赶了。
  她认识一对年轻的夫妇,怎么也不肯开餐馆。认为自己学有专长,一定也有别的做生意的方法可以让中国人在欧洲站起来。于是,他们试了好几次,做批发,做零活,做任何他们可以做的小资本的生意。可是,每次都失败了,赔累连连,终于死了心,开了餐馆。在一条横街上租了一间铺面,略加装修以后,原来是照相技师的丈夫拿起铲杓,原来是公司会计的妻子做了跑堂,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客人就多得忙不过来了。她回国以后,听人说一间铺面变成了两层楼还嫌不够。听到这消息时,她好像又看到那娇小的妻子的不甘心的表情,听到她说:
  “我就不相信没有别的路可以表现我们中国人的才华!”
  有的,她认为一定有的,只是,那样的一条路一定比较漫长,因为,你首先必须要通过“成见”的窄门,民族之间的“窄门”。
  刚回国时,在南洋百货公司楼上挑了一把伞,浅棕色的面,细细的伞辆,很漂亮。有一天,在回家的山路上遇到林伯母,很欣赏这把伞,把玩了半天后,问她:
  “这是日本货吧?”
  “不是,是我在台北买的。”
  “一定是日本货,做得这么细巧。多少钱?”
  “七十块钱。”她老实地回答。
  “啊!那一定是台湾货!”
  于是,赶快把伞还给她,一直到分手的时候,林伯母都没有再看那把伞一眼。
  国内很多人有一种错觉,认为我们什么都比别人差,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因素,但她认为最显著的一项便是专栏作家中的影响。当看到某些名作家写小方块时.有一种习惯,方块开头总是说我们中国有些什么什么的坏现象,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然后,第二段一定是说欧美先进国家如何如何的好,绝不会有我们中国人的毛病发生。最后一段一定是说我们要如何痛定思痛,急起直追,追上各先进国家才是上策。
  看了这种方块已够让她气闷了,再翻阅家庭版,也常有些让人伤心的地方。例如最近看到一篇短文谈到少女应如何重视坐姿的美好,大意是说穿上迷你裙后,要小心坐下。短文的第二段说:“欧美的少女坐姿都非常讲究,因此穿上迷你裙格外迷人……”,短文的第三段说:“我们中国妇女有些实在不敢恭维……。”
  她不知道这篇短文的作者有没有把欧美的妇女都看遍?有没有看到她们中等社会里,赶电车、赶地下车、赶巴土、或者在一天劳累以后的火车上去观察一番?看看到底有几位比我们中国妇女讲究而迷人的?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呢?难道别人给我们造的“窄门”还不够吗?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六十三年一月六日
 
  卷一 来时路
  想您,在夏日午后
  无边的回忆
  旧日的故事
  后山
  四季
  爱的絮语
  猫缘
  海棠与花的世界
  荷花七则
  成长的痕迹

  卷二 窗内
  窄门
  我的记忆
  谢谢您!老师
  几何惊梦
  花的联想
  白发吟
  窗前札记
  不忘的时刻

  卷三 窗外
  胡凡小姐的故事
  玛丽安的二十岁
  海伦的婚礼
  莲座上的佛
  卖石头的少年
  乡关何处
  达尔湖的晨夕
  那串葡萄

  附录
  人生欣赏·欣赏人生
  谦卑的心
  附记 回顾所来径